第五节 流行性腮腺炎病人的护理
来源: | 作者:xsl2002 | 发布时间: 2020-04-30 | 1156 次浏览 | 分享到:
第七章 传染病病人的护理

一、病因发病机制流行病学

1.病因及发病机制:

腮腺炎病毒属副RNA病毒。一般室温2~3即可失去传染性,加热55~6010~12分钟即可失去活性,紫外线照射可迅速灭活。

2.流行病学:

传染源:早期患者和隐性感染者,腮腺肿大前6日至肿大后9均具传染性。

传播途径:主要通过飞沫传播。

易感人群:主要侵犯儿童,90%的患者在5~15岁。

流行特点:全年均可发病,但以冬、春季为主。

二、临床表现

潜伏期14~25天,平均18天。

1.腮腺炎:1~2天后腮腺逐渐肿大,体温上升可达39~40,多为一周左右。一侧腮腺先肿大,2~4天后累及对侧,或双侧同时肿大。

肿大以耳垂为中心,向前、后、下发展,使下颌角边缘轮廓模糊,同时伴周围组织水肿、灼热、疼痛和感觉过敏,局部皮肤紧张发亮具弹性。

表面发热不红。张口、咀嚼、食酸性食物时胀痛加剧。腮腺肿大持续4~5天后逐渐消退。

2.脑膜脑炎是腮腺炎的常见临床表现,发生率占15%。常发生在腮腺肿大后的1周左右。大部分预后良好,症状可于7~10天内缓解。

3.睾丸类和卵巢炎是常见于青春期和成人,多发生于腮腺炎后一周后,平均病程为4天。一般不影响生育。

4.胰腺炎:常与腮腺炎同时发生,多为轻型或亚临床感染。

三、辅助检查

1.血常规:白细胞总数稍低,淋巴细胞相对增多。

2.血清、尿淀粉酶:发病早期增高,第2周左右恢复正常。

3.血清抗体检测:血清特异性IgM抗体阳性提示近期感染。

4.病毒分离:病人的唾液、尿液、脑脊液、血中可分离出病毒。

四、治疗原则

自限性疾病,无特殊疗法。

五、护理措施

1.减轻疼痛:忌酸、辣、硬而干燥的食物。采用局部冷敷收缩血管。用茶水或食醋调中药如意金黄散,或用紫金锭一枚碾碎后加醋调和敷于患处,保持药物湿润,以发挥药效并防止干裂引起疼痛。用温盐水或4%的硼酸溶液漱口。

2.病情观察:脑膜脑炎多于腮腺肿大后1周左右发生,应密切观察。

3.预防措施

隔离患儿:采取呼吸道隔离至腮腺肿大完全消退后为止。

切断传播途径:对其呼吸道的分泌物及其污染的物品应进行消毒。接触者检疫3周。

保护易感人群:对易感儿接种腮腺炎减毒活疫苗,90%可产生抗体。